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专业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作者:徐祖海 出自: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发布时间:2014-04-09 20:03:17
 

一、专业发展历史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建筑类专业开设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93年,最初为技工类专业,例如钢筋工等,主要以培养学生对某项技能的操作能力为主,从1996年开始,我校开始招收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学生,专业名称为建筑工程施工。从2002年开始,我校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的学生,专业名称为建筑工程技术,截止到目前为止,我校的建筑工程类专业已向社会输送了近1700名毕业生。同时还先后拓展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两个专业,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带动下,形成了集建筑施工、土建装饰、工程造价于一体的建筑类专业群。2006年本专业实验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二、专业基本情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示范专业。2012年获得五年制高职省级“品牌”专业称号。两年来,引进教师5人,高级职称教师增加4人,目前该专业拥有专业教师32人。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多名教师拥有各种注册工程师资格,双师资格教师比例达到了87%,拥有2个优秀教学团队,其中一个为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建筑类专业实验实训设施先进,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5个,建筑面积达到4549m2,设备总值达到820万元,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400万元,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12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基地被评选为省级示范性实验实训基地,省级技能型实验实训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建筑类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能够紧扣市场、服务地方,试点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立了3年中职加4年本科及五年制高职5年加2年本科试点班级共3个。构建了依托模块化教学的“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最新技术为对象,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技能大赛标准,校企共同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培训师资、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我们在提高自身培养质量的同时,面向社会和兄弟院校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服务及培训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近年来本专业师生先后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了181618铜,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2枚、银牌1枚的好成绩。

三、专业建设情况

1.建立了依托模块化教学的“互动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广泛的市场调研,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方向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是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条件。为了让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飞速发展的建筑市场,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广泛走访了省内外的建筑企业,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就业岗位对学生的技能需求。形成了贴近行业需求的依托模块化教学的“互动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近两年,本专业共有毕业生292名,毕业生毕业时,双证书的取得率达到了10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6%,对口就业率达到91%,通过对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的回访,我们了解到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单位的适应程度好,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毕业生评价都非常高,涌现了2007届徐智勇、2010届丁莉伟、2013届喻晨伟等多位优秀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工学结合的实施,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依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很多的核心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获得,因此,实施工学结合是培养建筑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校企合作单位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在部分学生中实施了多个工学结合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对前期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巩固和加深,对理论和实际工程施工中的差距进行了弥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编写了《建筑工程测量》等5门主干课程的工学结合实施方案。

 2、按照岗位技能需求,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3. 实施课程改革,为完善课程体系提供了方向

在日常的教学中,鼓励教师结合课程特点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主动参加校内外各种课程改革理论及实践学习,坚持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组织专业教师认真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技术,每门课程指定一名教师作为主要负责人,组建研究团队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进行研讨,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制定了本专业的6门主干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评价模式改革方案。这些方案已经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实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编写适合本专业的校本教材,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编写了《建筑工种实训》等9本校本教材,其中6本已经公开出版发行,其中《建筑工种实训》教材被评选为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4、数字资源建设,为实施课程体系提供了平台

本专业参加了国家和江苏省的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项目,组织各位专业教师参与了多门课程的建设,经过了辛苦的建设过程,目前本专业已经拥有《建筑工程量的计算与成本控制》等14门课程的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为接下来的专业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随着各种数字化资源的完善,本专业作为学校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的试点专业,组织各位教师认真钻研,所有教师都建立了教师个人空间,空间资源丰富,学生学习方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5、各级技能大赛,为检验课程体系提供了依据

技能大赛是检验课程体系设置合适与否的重要标尺。近两年来,本专业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成绩如下所示:

1 近年来本专业师生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级别

获奖情况

获奖时间

1

建筑CAD

国家级

1块金牌

2012

2

建筑CAD

省级

3块金牌

2012

3

工程算量

省级

1块银牌

2012

4

建筑CAD

华东区

3块金牌,5块银牌,1块铜牌

2012

5

建筑装饰技术

国家级

1块金牌

2013

6

建筑CAD

省级

3块金牌

2013

7

工程算量

省级

3块铜牌

2013

8

建筑测量

省级

1块银牌

2013

9

建筑CAD

华东区

3块金牌,6块银牌

2013

10

工程算量

省级

1块金牌2块铜牌

2014

11

工程测量

省级

2块银牌

2014

12

建筑CAD

省级

2块银牌,1块铜牌

2014

13

环境艺术

省级

1块银牌

2014

 

6.建立了一支会操作、懂技术、师德高尚、课改理念先进、创新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企业实践,以点带面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我校2012年与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共同成功申报了教育部职业学校建筑类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依托这个平台,我校在专业教师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推荐了2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骨干教师到中建八局三公司进行为期六个月的企业实践。企业实践采用“任务驱动 二元共培”形式,效果较好。教师们通过到企业实践,能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在教学观、管理观等各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其他专业教师均能利用空余时间,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均能满足每两年两个月的要求。

(2)多管齐下,专兼互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在教学工作中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自我发展计划,明确努力方向,不断继续学习。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做报告,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保证自己专业知识的常新。在组织学生参加短期的工学结合过程中,专业教师常驻实践项目现场进行指导,学校将企业指导教师聘请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企业兼职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对校内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有促进,长期以来,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相互配合,不仅成功地完成了多次工学结合项目,形成了本专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专业师资队伍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为了真正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在开展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同时,本专业开展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执业资格培训,并组织所有本专业的18位教师参加社会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聘请了来自天津大学、北京城建学院等知名院校的各位专家教授为老师们开展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等执业资格方面的培训,利用行业杠杆,督促教师掌握专业知识,达到真正的“双师素质”。

3)师徒传承,以老带新提升青年教师素质

学校强力推行“青蓝工程”,在教学中提倡老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目的。老教师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的课堂让老教师去听、去指导,课后召开教研活动,互相探讨,共同长进。本专业形成了8对新老教师指导对子,经过近一年的指导,新教师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例如,我系2011年从高校引进的张宇杰教师,经过师傅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成功地获得了江苏省专业技能课“两课”评比研究课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还获得了南京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教师组的第一名,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二等奖,目前已经成为本专业的骨干教师,深受师生的喜爱。

4)项目引领,以赛促学提升教师团队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的团队意识,依托示范校建设平台,我们成立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团队”和“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团队”。“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团队”2012年被立项为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教学的开展、学生工学结合的实施、学生顶岗实习的开展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截止到目前为止,团队成员共获得省级示范课1个,研究课2个,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2个,通过多次教学团队活动,普遍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综合教育教学水平。

为了搭建科学有效的实践平台, 在专家引领下本专业提出了成立“名师工作室”的设想。我们成立了建筑CAD、建筑工程测量、工程算量等多个名师工作室。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名师工作室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个工作室共获得了国赛金牌2枚,银牌1枚,省技能大赛金牌18枚的好成绩,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营造了学校赶学比拼的好学风。

7、建成了制度齐全,现代化的数字型建筑实训基地

依托“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本专业建立了一所集展示、动手操作、信息化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实体模型。

我们将先进的BIM技术引入实训基地,以完美的4D数字模拟,来完成建筑物在建造的过程中,建设进度、建设资金、各种资源以及建造的过程实体模拟的完美协调,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建设的过程、资源及进度要求。网络的接入以及建成的大量的数字资源,都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畅游在数字的海洋中。

四、专业特色

1. 构建了工作室模式下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机制,分层递进培养学生技能

构建了工作室模式下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机制,从课堂教学、课外技能训练、校企合作到整个学校学习氛围的营造,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仅依托省市、学校各级技能大赛平台,择优参加技能大赛,而且兼顾学生各种不同的技能水平,组织不同层次的技能兴趣小组,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形成“任务驱动 二元共培”教师企业实践模式,全面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紧密依托建筑企业,切实实施教育部关于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各项规定,构建了“任务驱动 二元共培”教师企业实践机制。提出了学校加企业两个培训主体共同实施教师企业实践管理的理念,二元管理、二元培训、二元评价、二元成效,全方位、立体地对教师的“双师”素质进行培训。利用这个理念,不仅指导了本专业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还成功实施了教育部建筑类专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该项目获得了2013年江苏省优秀培训项目称号。

3. 建立“过程性生产实践”育人机制,强化学生实践技能

在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合作企业,建立了“过程性生产实践”育人机制,开展“工地观摩”式、“仿真生产”式和“工程生产”式为主要形式的学生企业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角度了解行业企业,积累生产施工与管理经验,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了学生学好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本专业师生在20122014年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上共获金牌8枚,在全国技能大赛上获金牌2枚;2014年又有测量1组(4人)和建筑CAD1人获省国赛集训资格;2013年本专业所在建筑工程系获省级技能教育研究基地称号。

4.发挥专业优势,向行业开展各种技术服务

本专业利用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平台,面向全市进行建筑CAD、建筑工程测量中级工、高级工培训以及二级建造师培训,每年的培训人次达到1200人次。我系部分教师为江苏省住建厅特聘的施工员培训师资,每年为住建厅培训的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达到了近500人次。另外,我校为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基地,每年对外进行培训达到了6期,超过500/。同时,本专业利用专业优势,面向行业开展了基坑沉降观测、项目管理咨询等技术服务若干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5. 专业特色突出,热心帮扶,服务西部

近年来,本专业能够利用专业优势,热心帮扶西部各个省份。主要帮扶的项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