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影响 
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现实意义及途径 关晶
作者:徐祖海 出自:大连市金州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发布时间:2014-09-12 16:30:02

                                      大连市金州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关晶

    内容摘要: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的办学也迅速与市场接轨。职业教育不同于学生以往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其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将来能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融合,充分吸纳企业文化的精华,构建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以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企业。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校企业文化对接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工作实际,论述了搞好校企文化对接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教育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途径

在中等职业学校工作20多年来,每年5-6月我校都会安排学生外出顶岗实习或推荐学生就业,反馈回来的信息总是不容乐观。例如有的学生在面试的过程当中由于表达能力欠缺被刷下来;有的不懂得文明礼貌,行为举止不当或太注重利益而没被招聘上;有的不能适应企业的规章制度,干了不到几天就辞职的;有的不服从主管管理,与领导发生冲突;有的不懂企业岗位规范而出现种种错误等等。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锻炼得不够,也不能马上从学生变换到企业员工的角色。

综观目前的中职校园文化现状,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封闭办学,脱离市场主体,忽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中职学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最密切,像中职教育的教学过程离不开企业一样,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应该闭门造车式地脱离企业。因此,中职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必须与市场接轨,广泛了解市场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融合。

一、中职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企业文化实现有机融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

  (一)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中职生成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其精髓在于“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并把它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这种管理要求人们具有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结果,就能促进中职生加深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透过企业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中职生成才。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可以使他们亲身感受优秀企业文化中企业哲学、企业精神尤其是经营理念中的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清醒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中职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

  (三)增强适应能力,有利于中职生就业。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事实上,很多毕业生刚上岗,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或者被企业淘汰,并不一定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中职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去感受企业严格钢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能使中职学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提高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二、校企文化融合的主要途径

  (一)吸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根源就在于价值观,更确切地说,在于企业核心价值观。职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现阶段来看,主要应吸纳大多数优秀企业所共同奉行的四个方面的理念。一是团队协作精神。当今社会已是一个非常重视合作的社会,现代企业更是如此,大部分的工作都已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发挥团队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就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就需要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大力倡导团队合作意识,营造团结协作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以客户为中心。顾客至上已是大多数企业奉行的核心理念之一,职业学校也应全心全意地服务自己的“顾客”——学生、学生家长及企业和行业,树立以“顾客”的需要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处处事事为学生着想,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服务;三是平等对待员工。树立以人为本、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的思想,尊重每一个教职员工。倡导学校与员工共同发展,为每一名教职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让员工更出色,使学校更卓越。要通过有效的途径使全体教职员工成为一个平等、和谐的整体;四是激励与创新。优秀的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优秀的职业学校更应有很浓的创新氛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良好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学校应尽快赶上和超过企业。

   (二)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的重要保证。建设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实施文化的校企结合,决不能仅就文化来谈文化的结合,因为校园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实施真正的校企结合,构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结合。一是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宣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如我校邀请宜化集团领导来校讲学,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把学生带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的真实环境,提前对学生进行岗位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自觉服务社会化大生产的意识。三是进行“订单”培养,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使师生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到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近年来,我校与大连滨城活塞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并与我校机械加工专业生实行“订单”培养,进行“模块式教学”,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按照企业的要求,学校的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实行企业化运作,教学形式三点一线(教室、车间、企业),培训实现五合一,即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效益合一。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的运行,营造了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锤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了学生上岗的零磨合。

  (三)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一是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二是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三是举办“企业杯”学生科技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四是经常举办企业家报告会。例如,我校举办校园文化节活动,为学生创设创业策划和就业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角色的同时,学会交流、合作、竞争,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精神;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务市场、机关企业等单位开展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爱岗敬业精神;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走上街头,利用专业技能进行各种汽车义务修理,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精神;聘请专家开办科技发明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的科技发展形势,调查收集科技生产应用情况,了解现实创新需求,学习、掌握创新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意识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

   总之,由于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特点,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 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汉荣:《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16

  2.李春海房玉东:《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以“职业”为特征的特色校园文化》,《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3.雷久相:《推进校企文化对接培养优秀技能人才》,《企业家天地》,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