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伴随着收获的喜悦,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简称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喜迎成立十周年。
十年栉风沐雨,十载岁月如歌。回首往昔,一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画卷徐徐展开:因地制宜构建特色管理模式,实现成员单位之间“集而又团”;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构建交通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升学生专业岗位能力和素养;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为行业发展量身定制“生力军”;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集团跨区域和国际合作不断落地生根……
1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却用行动诠释着集团创立的初心——坚持行业办学,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做到产教真正融合,直击人才发展需求要害;持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走出学历教育的局限,把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做好顶层设计 厚植发展沃土
2009年10月16日,由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市首个职业教育集团——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挂牌成立。
此前,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市教育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主导下,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领域成立调研团队,对江苏、上海等地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实地调研并得出结论:北京交通职教集团需要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整合行业职业教育资源,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精准对接,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能力,全面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解决职业人才的有效供给,成为整个调研的落脚点和关键。
“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的‘小环境’,这有利于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小气候’,保证职业教育在充足的阳光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谈起组建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的初衷,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简称北交院)党委书记李怡民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创新管理模式 搭建五大平台
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是职业教育集团良性发展的基石和保障。成立伊始,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就搭建了“管委会领导下的理事长(校长)负责制”管理模式。
据介绍,管委会是宏观决策与管理机构,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市教育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教育的领导担任主任,全市交通运输行业骨干国有企业作为管委会成员单位。理事会是执行机构,承担办学职责,由职业院校、中外优秀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组成。其中,北交院为理事会核心单位。
“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的发展核心是找到成员之间合作的利益点,集团内各成员单位以项目的形式,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李怡民告诉记者,在管委会和理事会的框架基础上,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建立了五大合作平台,确保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交通人才流动服务平台。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在职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促进企业文化进校园、进系部、进班级,实现交通人才供需对接。
——交通人才培训师资平台。以职教集团的教师和企业骨干等为主体,建立集团内部共享的培训师资库,推进“导师制”,承担交通人才培养培训任务。
——成员共享的实训平台。利用集团内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将企业生产、经营元素与教育教学内容融合,校企共享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生产实习、企业在职培训、应急训练等需求。
——交通应用技术与管理研发平台。开展行业应用型课题研究,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交通职业技能鉴定平台。依托职教集团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行业在职员工在职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推进集团内职业院校学生实现“双证书”(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建立制度保障 各方积极参与
2011年,受教育部委托,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市教育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成立联合调研组,对全市交通运输行业校企合作情况进行调研。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企业依靠自主办学模式导致校企合作“校热企冷”、院校现有师资队伍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等问题逐一显现。
改革创新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出路。同年,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率先制定了国内首个由行业颁布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并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贯彻实施。
“这个办法以制度形式明确了交通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即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共同参与。”北交院副院长董征介绍说,在《暂行办法》的指导下,北京市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加大对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的支持和投入力度,集团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2011年9月23日,教育部向全国转发《暂行办法》,要求各地学习借鉴。2013年,《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实践探索》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十大成功经验之一,被收录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一书中。2014年,由于集团化办学成果突出,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参与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建议工作。
构筑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通道
十年磨一剑。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探索,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不断提高,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育人的格局逐步形成,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北京交通职教集团与日本丰田汽车、德国巴斯夫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展开合作,引进全球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并对集团内院校的教学计划、大纲进行改造,保证专业发展与企业技术需求相一致。
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十分关注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集团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实习,由过去只关心部颁教学标准和大纲转向专业知识从市场中来,教学计划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制定,组建了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专业设置上,采取了先进行岗位分析,再确定专业服务方向,最后根据服务对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大纲和教学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模式。
目前,北京市高端汽车维修服务企业70%的管理及技术骨干毕业于集团内院校,有效保障了北京汽车后市场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在集团管委会指导下,理事会牵线搭桥,以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大型国有企业为引领,开展“现代学徒制”探索,提升职业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北交院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校企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了18本教材、4本案例分析教材、114个岗位作业视频,采用“实地参观﹢专家讲座﹢校内实训基地重温”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即具备岗位要求的能力和素养。校企双方还积极探索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德ITS职业本科班开创了全国职业本科教育的先河。
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将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摆在重要位置。集团内企业首发集团参与了北交院道路机电培训中心建设,承担了道路机电专业人才的职业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参与建设了公路工程检测技术研发中心,北交院师生参与到北京市道路桥梁的试验检测任务中,在真实的任务中锻炼了实操技能,提升了道桥建设工程专业水平。
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积极参与北交院智能交通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培养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方面的专门人才,学生多次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北交院共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不仅满足了校学学生生产实习需要,还能够开展企业在职培训、应急训练、职业技能大赛等,实现了校企双赢。
跳出学历教育局限 主动对接企业需求
迈入新时代,如何更大程度发挥企业连结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纽带作用,成为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思考的关键。
“伴随校企合作的深入,学校开始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职能,更多地站在服务行业和企业发展的角度开展教学,主动发掘企业的潜在需求,并主动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北交院副院长贾东清给出了答案。
2005年,北京市政府与香港地铁公司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作为国内首条引入外资的地铁线路,北京地铁4号线却面临开通前一线人员严重短缺的难题。
贾东清说,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在市交通委员会的领导下,与香港地铁公司历经一年半沟通,逐步构建起北交院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能力。
2006年,北交院与香港地铁公司、京港地铁公司联合成立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中心,合作开办轨道交通人才高级研修班。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开发,融入企业培训文化,并在北交院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填补了国内职业教育的空白。
合作的破冰与成功,没有让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停下挖掘企业需求的脚步。职教集团继而在北京地铁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下,由北交院牵头,组织集团内职业院校参与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建设,开设七大专业。同时,在引进香港地铁公司国际领先职业培训模式、培训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深层次校企合作,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营管理等4个专业,完成了教学标准的制定。
“这种培训跳出了学历教育的办学模式,完全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开发专门的培训课程、培训计划、教学大纲,从而成为真正的现代职业教育。”贾东清说。
发挥引领作用 支持全国交通职教发展
经过十载发展,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对行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逐渐增强。面对行业,积极展开跨区域合作,紧密沟通、取长补短,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着眼全球,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为行业培养高素质综合创新人才;精准扶贫,推进与云南省丽江市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发展。
开展跨区域合作 服务国家重点战略
握指成拳聚合力。2011年,北京交通职教集团联合上海、天津交通职教集团,组建了京津沪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开展职业教育跨区域、集团化合作。而后,相继吸纳河北、山西、四川等地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加入,从而成立京津冀沪宁晋川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联盟。2018年,该联盟被确定为交通运输骨干职教集团。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而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的情况,2012年,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开始筹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2013年,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吸引了全国近50所交通职业院校及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参与。2017年9月,成立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
之后3年间,“两专委会一集团”面向全国举办了城市轨道交通师资培训,建立了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规范教材,填补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规范文件的空白。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就业,是脱贫致富的直通车。今年7月23日,云南省丽江市政府与北京交通职教集团举行深化办学合作签约仪式,这是双方第三次签约。
“我们以人才扶贫为主线,安排北交院与丽江市中职学校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在职人员培训、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以及高职定向招生等,并免费为丽江市培训职教师资。”据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秘书处张京华介绍,自2013年起,集团参加了国务院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帮助近500名丽江学生就业成才。
近两年,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与泰国纳瓦明塔提腊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通过师资培训、课程培训等形式,免费提供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
壮大国际“朋友圈” 推进发展“互联网﹢”
伴随北京跨入世界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化合作,不断壮大“朋友圈”。
2017年年底,北交院汽车工程系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周济浩在德国学习3个月后回到北京。作为该校首届“胡格”项目试点的参与者,周济浩在2018年毕业时如期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胡格”项目是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引进德国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胡格’教育更注重独立思考和合作意识,我们专业的同学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会更好一些。”周济浩告诉记者。
近年来,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组织集团内企业、职业院校,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及德国企业合作,围绕交通运输行业急需专业,量身定制职业本科课程,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2012年11月,中德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研究所成立,围绕北京市交通运输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多项课题研究,推动了首都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构建“互联网﹢”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下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交通强国建设和首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