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会动态 >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刘宝利出席大会并致辞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刘宝利出席大会并致辞
作者:李玲玉 发布时间:2013-07-20
  


7月20至21日,首届职业院校与跨国公司合作交流研讨会在长春召开。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巡视员刘宝利出席会议并讲话。

在首届职业院校与跨国公司合作交流研讨会上的致辞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巡视员 刘宝利
(2013年7月20日)


各位同志、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在盛夏七月来到长春参加“首届职业院校与跨国公司合作交流研讨会”,与在座的各位共同就职业院校和跨国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展开探讨。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各位教育界、企业界同仁的到来表示欢迎。

    
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的重要支撑。为此,教育部一直强调支持企业参与各领域教育工作,并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对此作出了明确要求:在高等教育领域,要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在职业教育领域,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在开展教育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本着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国的各级院校与境外知名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开展互利共赢合作。  
  

    一、教育部与跨国公司开展教育合作的总体情况

    
教育部与跨国公司合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20多年来,按照中外方在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双赢的原则,我们先后与50多家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合作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可以说,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已成为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包括德国奥迪、宝马、奔驰、大众、保时捷、西门子、德玛吉,日本的电通、东芝、丰田,美国英特尔、思科、德州仪器、飞思卡尔,英国培生,丹麦乐高等在内的多家著名跨国公司与我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此谨举几例供大家了解:

    
我们与美国英特尔公司共同实施“教育部——英特尔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通过联合开发教材、课程和课件、服务我部高等院校专业综合改革;与思科公司联合在我国200多所高校合作举办网络技术学院合作开展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累计受益学生达10万余名;与德国西门子公司一起在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境建设、创新型竞赛组织等方面开展合作,旨在推进我国工程人才培养建设;与日本电通公司联合开展了“电通·中国中国广告人才培养基金项目”,利用组织讲座、研讨会、赴日研修等多种方式培养中国广告教育人才,目前已有5000名学生和2000余骨干教师参加;与丹麦乐高公司开展“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和“中小学学科探究实验室”项目,旨在就我中小学技术教师建设、骨干教师培养及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工作作出探索。

    
二、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意义重大,教育部在目前工作中实施了一系列项目,取得了一些成果

    
可以说,目前我国在教育领域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正在经历一个繁荣期,各类项目形式多样、模式新颖、覆盖面广,各界反响良好。而涉及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具有尤其重要的地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方面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工人无法适应新技术浪潮的冲击,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大量应用,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用工荒”尤其是“技工荒”愈加严重。汽车工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中国汽车销量连续两年世界第一,但是现代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最大标志就在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大量运用,这就导致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汽车机械工根本不具备现代汽车的维护维修技能。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强职业院校与优秀跨国企业的合作一方面按照企业的需求,加快培养熟悉企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缓解企业用人才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帮助职业院校了解相关行业产业最新的科技发展和技术装备情况,了解企业就业岗位对人才提出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在这个意义上说,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为推动职业院校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教育部在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实施了一批试点项目。比如我们从1994年开始与日本丰田公司合作,引进其“面向21世纪的汽车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即TEAM21课程),并在相关职业院校推广,为我国职业院校汽修类专业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比如为促进符合现代汽车维修和维护行业需求的汽车机电工培训体系的建立,开发适应中国国情的汽车机电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方案,我部从2011年起联合德国奥迪、奔驰、宝马、保时捷、大众五大汽车厂商共同实施“中德汽车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项目”,遴选职业院校与德方合作开发汽车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标准,建立示范性培训中心和证书体系。目前已有二十五所中国职业院校作为试点院校加入项目实施。我们还与美国思科公司联合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培养网络技术人才项目”,面向300所高等职业学院捐赠设备和软件、联合培养学生、培训师资、提供课程及认证考试等。

    
上述都是我部在推动职业院校与跨国公司合作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在合作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项目规模不断拓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由于项目管理、运营机制、区域发展、师资水平、资源投入等情况方面的差别,各项目合作效益差异较大。为了进一步整合项目资源、加强不同项目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教育部国际司委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开通了教育部中欧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网,并在该网络平台上启动了中欧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统计工作,汇集我国和欧洲职业教育合作的全面信息和数据,以加强对中欧职业教育合作的规划和统筹协调。广大院校和企业可已从该网站查阅和了解相关合作项目的实施情况、共享信息和资源,进一步提高各自项目的实施成效。 

    三、对未来合作的几点期望

    
面向未来,教育部真切希望在座各位所代表的跨国公司更深入地参加到校企合作中来,与我们共同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调整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希望:

    
1.做好项目顶层设计,确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各跨国公司在参与项目前应通过广泛调研和科学研究,明确相关岗位或岗位群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点,共同研究并形成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一句话,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要由企业说了算。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正确评价实施成效。

    
2.加强沟通,完善管理人员、教师、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机制。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只有顺畅起联系院校和企业、覆盖管理和教学人员的沟通渠道,建立沟通机制,才能及时、有效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3.共建实训基地,营造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业环境氛围。希望参加校企合作的跨国企业能够为合作院校提供企业界主流使用的仪器设备,提供职业院校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实践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习惯,具备较强的工作技能。

    
各位代表,长春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是跨国企业在华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在长春就职业院校与跨国企业的合作进行研讨有着特殊的意义,我真诚地期待聆听各位的远见卓识,希望大家展开热烈讨论,深入交换意见,并取得尽可能多的具体成果。最后,我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各位在长春停留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