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材料

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 紧跟时代发展而革新

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
 

    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是一所以旅游与工艺美术文化艺术创意类专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随着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寿山石在历次“候选国石”评选中高居榜首、寿山石雕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抓紧大好机遇,充分发挥好三十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经验,把民族传统工艺-寿山石雕打造成了特色专业中的“领舞者”。今年,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联合下文公布了2013年首批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学校“民间传统工艺--寿山石雕”专业位列其中。

        学
校2008年工艺美术实训基地获评“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以寿山石雕为主要专业方向的工艺美术专业获评“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重点专业”,为肯定学校对寿山石雕、脱胎漆器等传统技艺的传承成效显著,2010年获评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2012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学校传承示范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顺利通过了“寿山石雕之都”国家评委组的考查评估,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被纳入“福建省面向区域产业的综合改革创新试点专业”,率先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改,并获批为“福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学校采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学校主体的办学模式,2009年开始就享受由政府资助、学生三年免学费的特殊招生政策和学生奖学金制度,今年2013年政府和福州市教育局主管部门给予学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采取自主招生特殊政策,使得学校在专业规模和质量有极大的提升和奠定扎实的基础。

        寿山石产于福州北部山区北峰,是一种地方性石材;但寿山石雕作为一种技艺,已不局限于只有雕刻寿山石才叫寿山石雕,指的是一种独特的技能;而作为一种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寿山石雕更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能把寿山石雕刻专业办得有声有色,固然有地利天时之便,但更重要原因在于,学校能够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有紧跟时代发展进行革新的专业建设思想和举措。

        一、名师授艺,传承不息

        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民族传统工艺—寿山石雕专业,现配备在编美术专业教师29名,“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以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民间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市工艺美术特级名艺人王铨俤老师为专业带头人,领衔学校寿山石雕工作室。

        多年来,学校着力打造一支“教师+能工巧匠”的“双师”素质专任教师队伍,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让专任教师既有机会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还能深入企业实践进行继续教育,实现“下过企业再进课堂”。同时,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寿山石雕创作,近年来有更多的老师以工艺美术协会、寿山石雕刻行业协会会员等身份参加行业活动,从而实现在教学中能兼负寿山石雕的技艺传授与文化传承双重任务。另外,作为必要的补充,学校经常性聘请寿山石雕刻界的大师、名艺人来校讲座和授课,提高学生技艺,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与大师零距离接触中,体会寿山石雕文化的魅力。

        二、校企合作,动态建设

        专业建设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近年来,学校在充分进行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课改不断对寿山石雕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应性修订,目前已形成了工学结合一体化、以项目课程结构为特点的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

        通过市场调研,学校看到了寿山石市场的持续升温,比如,嘉德、保利、浩瀚、九朝汇宝集团等名企在福建纷纷设立以寿山石拍卖业务为主的分公司;通过调研,学校摸清了寿山石雕企业在原材料显现紧缺的情况下,对高精尖雕刻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如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等寿山石雕名企,在生产中不断谋求雕刻品以尽可能高的艺术附加值来获利,而不是简单的以量取胜。据此,学校积极开展工作室建设和工作室化教学实践,努力实现教学环境的企业化、师生角色的职业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构建项目课程结构,实施项目教学,推进、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即从校内实训阶段起,就以“实战”的形式,对师、生的教与学,从过程到效果都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不难想象,当“指导生产”代替了传统的知识讲授、“产品制作”代替了简单作业练习,这样的课堂所呈现出的新活力。

        同时,学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福建藏天园寿山石工贸有限公司、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福清绿星公司(玄采堂)等福州寿山石雕刻行业的知名企业,以及福州地区相当多的寿山石雕刻大师、名艺人的工作室,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订单培养人才、共建实训基地、合作研发项目、合作培养师资和企业职工、合作推进教改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出一条互利互惠、校企共赢的合作之路。这个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满意率高,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

        三、因时革新,做大做强

        创新,是传承传统文化最好的手段;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寿山石雕属于活态文化,对寿山石雕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离不开创新。据此,学校始终坚持对高素质雕刻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传授传统技艺的同时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紧跟时代进步,珍视优秀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大胆创新设计,勇于尝试寿山石雕新技法、新题材、新形式。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有机融入到传统特色专业的教学中,利用各种音、视频等资料直观地传授给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因爱寿山石而学好本专业,在学生心里埋下立志弘扬寿山石文化的种子。寿山石是珍稀的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对滥采滥挖寿山石矿,以及大量低素质寿山石雕从业者粗制滥造浪费原材料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而作为寿山石雕刻人才培养的职业学校,有改变现状的责任并能够有所作为。比如,学校毕业生、已是青年雕刻家的马铭生等人,他们的许多寿山石雕作品都通过巧妙构思、创新设计,使原本不被看好的原石焕发出独特光彩,获得广泛好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在寿山石雕等专业教育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

        开办民族传统工艺—寿山石雕专业三十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寿山石雕刻技能型人才,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是市、省、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师,成为寿山石雕刻行业的领军者;学校师生的寿山石雕优秀作品,参加历年的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 福州市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如意奖”等全国、省、市各级专业展览,屡获大奖。从2010年到2013年连续四年来,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寿山石雕作品及现场技艺表演坚持参加“天津职业院校学生作品展洽会”,在天津国赛学生作品展洽会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2010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学校以寿山石雕和漆画作品组成的“福州传统工艺旅游商品展示项目”就获得二等奖。2011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其中:福州传统工艺旅游商品展示项目:“把三坊七巷带回家”漆画作品获全国一等奖;“福州印象之三坊七巷》” 寿山石雕组合作品获全国二等奖;《闽中瑰宝》、《榕城古韵》、《印迹. 三坊七巷》石雕、漆画作品获全国三等奖。学校被福州市教育局授予2011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福州传统工艺旅游商品优秀作品”特别贡献奖。2012年参加“天津职业院校学生作品展洽会”时,寿山石雕把件“荷香”获优秀学生技能作品(项目)二等奖。寿山石把件、印纽、挂坠等组成的寿山石雕技艺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福州,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和软木画合称“榕城三绝”。这些作品都是我校师生因材施艺、设计制作出的,兼具石材之美、雕刻之美的把件、印纽、挂坠工艺品。今年2013年,学校在天津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上,又有四件作品获优秀学生技能作品(项目)一、二、三等奖,其中“寿山石雕系列”作品获得二等奖。

        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地域文化为特色、以精品创意为理念、以效益产出为依托,在专业办学“产学研用”的广阔平台上,出项目、出成果、出名师。《福州日报》在2011年12月14日就深度报道了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办学情况,福州日报记者专程到福州旅游职专,采访报道学校始终坚持“产学研用”的办学模式改革之路,鲜明体现职教特色,敏锐捕捉发展机遇,主动对接社会需求,精细运作市场项目,初步形成了以旅游商务、公务馈赠、文化创意为三大系列的旅游文化礼品“产学研用”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学校“产学研用”的专业教学团队为省市多家知名企业设计制作公务馈赠礼品、为省市兄弟学校设计制作具有各自鲜明校园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礼品、为省市旅游行业企业设计制作旅游商务礼品,推出了“三坊七巷”、“汉韵华彩”、“榕城古韵”等主题项目系列,涌现出了王铨俤、兰福贵、胡梁、林晓东等一批专业设计的名师。学校继续改革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将“产学研用”的理念更广泛的运用于实践教学中,不断的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目前,学校仍在加强开展对周边工艺美术企业的调研,谋求专业建设“做大做强”的新思路。例如,考虑学校所在的福州市闽侯县具有大量的木雕、根雕企业,正积极研讨拓展雕刻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同时,注意发挥寿山石雕专业的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学校其它专业建设发展的同时,在市、省乃至更广范围职业教育中的产生辐射。前不久,福建省文化厅领导强调,福建寿山石行业应当抓住当前“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大好机遇,传承与创新并重,重视寿山石资源管理和艺术人才队伍培养;同时要弘扬作品创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并加强市场诚信建设、延伸寿山石产业链。《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也明确目标,要打造“中国寿山石雕之都”、“中国漆艺之都”等闻名全国的地域性品牌,成为“海西”工艺美术强市。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学校只要坚持以科学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教育举措,推进特色化办学原则,坚持德育以为先,施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高素质、有创意、懂材料、会制作”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做中学、做中教”,实现学业与职业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抓住机遇并坚持以提高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为使命,更深入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中,放眼“海西”和全国,紧跟时代发展而不断革新,必将为宝贵的寿山石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取得更好的职业教育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