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播报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扬南作报告
出自:本网 发布时间:2013-08-26

在推进职业院校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座谈会上的讲话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 王扬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由职教学会组织的职业院校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座谈会。今年五月教育部和文化部、国家民委印发的推动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意见,贯彻落实这个意见需要有很多的工作载体,能够把相关的布置落到实处。这次会议就是个很好的载体,我们很期待通过这次会议大家的研讨,就职业院校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进行相关交流、总结,同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首先,借此机会,对文化部和国家民委长期以来对我们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在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各个有关的学会、有关的文化部门、民政部门和民委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下面,就座谈会的内容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情况介绍。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介绍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已经开展的工作,第二个是目前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有些什么样的要求,第三个是下一步我们还要做些什么,想跟大家交流一下相关情况和认识。
一、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已经开展的工作
刚才朱厅长把云南的文化做了一个概括,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自然也包括了人文,既有山水又有歌舞等等。说到文化,确实是很博大精深,狭义的理解文化可以是一种学识,深入理解文化可以是一种精神的积淀,通俗的理解文化也可以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中央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十八大也明确提出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教育的作用方面我们说了很多,而职业教育的作用可能更加的独特,这在我们正在开展的工作当中以及今后的工作当中就能够体现出来。它的独特性在于它的不可替代,尤其是在相关的传统技艺以及民间工艺的传承方面,在整个的教育体系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整个教育系统当中,职业教育首先提出的这件事情。
近些年来,我们做了很多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主要的几项。我们从学校的专业建设角度来讲,从09年对专业目录进行修订的过程当中,我们就新增设了民族类的8个相关专业,这8个专业中,除了歌舞在另一个专业类里面之外,与民族文化相关的吃、穿、用、住都包括在内。从组织建设的角度讲,近年来,我们成立了民族的行职委、文化艺术的行职委以及职业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的专业委员会。从工作推动的角度来讲,一个是通过每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民族学生的技艺作品展。大赛已经连续举行了三年,展示了上万件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民族文化的信息,同时也推进了职业教育的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即推动了教育教学与市场的结合。与此同时,我们也连续做了几年的民族文艺汇演,今年我们将它变成了技能大赛,这是从整个活动来讲。还有一项工作,我们组织编写了三本书,目前出来的书的题目叫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课程》,三个一百:百幅名画,白首名曲,百首名诗。初期开展这项工作的考虑,就是为了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体现在我们古老的诗歌当中,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工作,这里就不多说了。
以上是对我们已经做了的工作给大家做的简要的介绍。从这些工作的开展,我们也体会到,虽然工作在不断的推进,但是我们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或者是比较完整的对工作进行的总结。即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讲,如何推进职业院校的民族文化传承工作,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轮廓。所以,几年来,教育部同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一直在探讨,如何开展或者是推进职业院校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今年,我们印发了一个《意见》,即教育部文化部及国家民委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印发之后,我们还同时首批公布了100个示范的专业点,实际上这项工作它是对整个的职业院校的民族文化传承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总体的目标、重点的任务、工作的措施以及组织的保障。
二、何看待职业院校的民族文化传承的这项工作
文件的意义方面不再多说,主要想跟大家介绍如何看待职业院校的民族文化传承的这项工作,个人理解这项工作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弘扬。
这是最大的一项工作,而且这项工作是面向所有的全体的职业院校的学生。这也是我们在工作的目标当中提出的第一个,通过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在职业院校工作的开展来促进、提升学校来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能力,这是第一个方面。
(二)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
这是我们考虑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职业教育工作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如何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也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由于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历史的形成过程,很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在办学条件方面,通过很多调查、调研大家都能够体会,所以我们现在在想,如何帮助民族地区发展好职业教育。当然不仅仅有我们现在所说的特色发展这一条路,还有很多的路,这条路可能更加的重要。
(三)对民族文化产业的支撑。
这是我们的目标。民族文化产业的支撑它包括人的培养、技艺的传承。通过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我们也有一个总体考虑,就是推动职业教育目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质量,对质量的标准有很多方面的评价。一个是对人的评价,即对学生质量的评价。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的青年,中华民族文化的素养方面究竟能够有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化说到根里是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方面,即你究竟如何认识、体会你的民族。
现在的文化,一个是文化在国家实力当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另一个方面是文化冲突也越来越大。当今社会,网络文化影响越来越大,而且大家可以看到网络文化的危害也是巨大的。我认为它危害最大的方面是它影响青年人。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有一种很独特的现象,就是在网络上看到的多半都是负面新闻,而在其它媒体上看到的大部分是正面新闻。你去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读杂志,正面的新闻多,但是在网上,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的负面消息在里面,而且我认为它最大的危害性在于它特别容易影响青年人。因为年轻人是未来,年轻人本身对某些事物的判断比较容易受到影响,这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职业院校的学生教育方面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个方面做好了,就是推动职业教育目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职业学校教学教育质量的评价首先是人,对于人的质量要求我们说德、智、体,德是根,德是基础,我们现在讲中国特色,讲三个自信,这些自信从哪里来,应该是从优秀的中华的传统文化当中来,这是职业院校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工作很重要的一方面。
在工作的要求中,所要开展的工作第一个是文化传承。弘扬文化,在职业院校如何开展,我们认为是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广泛的文化的教育宣传的活动,开展相关的组织活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了,也有很多实践经验。第二个是我们在专业教育当中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因为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以专业课的教学为主的,人才的培养在专业方面体现的最充分,除了我们目前的与民族文化相关的专业之外,还有各个方面的专业,这是在整个的职业院校传承民族文化的第一个任务。
文化产业的人才支撑我们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个就是推动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的传承模式的改革。目前的传承模式是父子世代的相继,口传身授的传承,它需要我们职业院校通过对相关的传统技艺的发掘,把它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对人才的传承进行科学的培养,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第二个是服务相关的民族产业的转型升级。其核心是推进教学成果市场化。小产品有大文化,现在有些高档产品,也是有很多文化内涵在里面的。比如我国的茅台,它所蕴含的不只是中国酒文化的内涵,还有地域文化的内涵。如何把产品的质量和它的附加值提升,需要将现代的科技和文化内涵的相融合,这一点非常重要。国外的好多产品都是这样,一方面强调历史的悠久,强调它的传承,同时也有技术的含量在里面。俗话说就是太土的东西也不行。
第三个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价。在此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我们提出,专业设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目录的对接,我们强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研究和管理提供人才支撑。
三、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
我们所讲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问题实际上是民族地区的专业设置的调整与优化的问题。最近,中央在推进对藏区的教育的支持,我们对相关的专业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看到了里面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办学条件的限制有关,有很多民族地区有优质的资源,具有很明显的产业方面的优势,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条件有很严重的欠缺,但是另一方面也与其地区设置的专业特色不够明显有关。比如:文秘、计算机、护理、会计等,这些专业招生量很多。还有部分地区,比较普遍涉及的专业:电工、数控、汽修等。一些民族特有专业,量则很少。这是我们目前需要面临的现实。要想解决这个现状,我们就要号召或者引导民族地区突出本地特色,调整专业。
以上,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从中我们可以明确今后要做的工作。一个是在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工作的推动中,我们要怎么去开展。
一方面是教育。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当中,我们文化素养教育开展,现在艺术课的大纲颁布,马上要出一些新的教材,也包括我们的三本书《素养的教育》,同时还要开展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要强调并增加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内容,还有相关活动的开展。
第二个方面是在专业和教学方面。首先是传承的规范化的落实,要求我们开发相关专业的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即未来不论什么样的技艺传承,不在取决于师傅用什么样的传承方式,而是通过我们科学的研究之后,明确提出这一类技艺传承的标准,从而改变这种口传身授的模式。在职业院校中,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时,经过梳理,规范编写出新的教材,来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改革,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第三个方面是强化示范的作用。目前,我们有100个示范的专业点,涉及到我们的98个职业学校,32个省。包括了3个大类:民间工艺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表演。今后我们要发挥示范专业点的辐射作用,同时要加强示范校的作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是很大的。这些专业不仅涉及了我们所强调的3大类专业,也包括了加工、制作、酿造、医药等等专业。民族文化传承相关专业办的好,有利于带动学校的特色发展。特色发展,不仅仅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要重视,也是对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具有技能特色的人才,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布局的调整。我们不只要注重推动民族地区的专业布局的调整,而是我们所有的职业院校都要将特色发展与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布局好符合省情、市情的地方专业。走特色发展道路,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以上是推动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简要介绍。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实际上目前的高职专业的目录正在进行修订,但是高职中带民族的专业很少,只有体育,其它的专业虽然没有带民族,但是有些也包含了民族特色的方面,比如酿造、加工、服装设计等专业。因此,很多专业都涉及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面。
最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会尽力更全面的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