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播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纪宝成发表重要讲话
出自:本网 发布时间:2013-08-26

纪宝成会长在推进职业院校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志:
在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全力支持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昆明召开了这样一次会议。我们对各有关单位给予的大力支持和鼓励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是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问题。这样的问题放在大局上来考虑,意义非常深远。党的十六大就提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十八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得到大发展、大繁荣。这次会议就是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今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三个部位联合发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文件本身就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而这次会议也是响应三部委的文件要求,具体在职业教育领域上研究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文化的概念很复杂,有多种多样的定义。广义的讲,文化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所创造的所有财富的总合,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我们经常讲到的文化泛指精神文化,因为文化的生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物质生产,一种是精神生产。文化的成果,可以表现为物质形态,而大量的成果则以非物质形态表现。文字、语言、哲学、宗教、艺术、制度设计等都是文化。不过,职业技术教育有些特殊性,虽然我们创造的是非物质形态的成果,却要使用到物质生产的手段,通过生产性的传承和创新来实现。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物质生产的成果和精神生产的成果经常交织在一起。
从观念上来讲,文化是深刻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暂时忽略物质的结果,仅从精神层面研究文化这个概念,面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该怎么做?我想提出四条意见,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十八的精神。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发表了极其重要的讲话。他讲到了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讲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很重要的是,他讲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的党和政府这些年来非常重视强调传统文化,这次习主席的讲话里也将传统文化提到了更高的高度。多年来,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把这样的问题讲得如此深入、有针对性还是很少见的。
我们的会议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召开,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用更高的高度来认识职业教育,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向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把职业教育领域当中传承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做好。
我非常同意上午新疆的毛力提厅长的讲话,职业学校、技术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民族文化融入其中,不能把技能仅仅当成一个手艺、一个谋生的手段,还要把他当成是一个事业。对个人来讲,可以是个手艺,对社会来讲,却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事业,而这个事业正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同人才培养的关系问题。
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关系,不在更高的层次上把这些关系搞清楚,仅仅在技艺上去切磋,是不够的。今天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在交流中强调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非常赞同。不站在这样的高度上思考,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就会有问题。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有几个关系问题可能会遇到。
1、古与今的关系。
古与今的关系实际上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近一百多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压制,所以中国人形成了一种不好的思维,一谈到落后,就归结到我们的传统文化,而谈到取得的成绩,就归功于学西方。我们现在社会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既对传统文化鄙视、否定、抛弃。包括新文化运动在内,带来了科学、民主,却也带来了否定传统文化的后遗症。一直到现代,还有很多人提起中国的传统文化,给予更多的是负面的评价。怎么样对待、尊重前人,以敬畏的心情来看待我们的历史,在当代中国人身上,做得不是很好。
费孝通先生提出过文化自觉的问题。首先文化要认同。比如改革开放,既要改革、开放,也要有坚守,坚持。并不是通过改革开放的形式把过去的东西全不要,包括好的方面全部抛弃掉。这里要强调,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
2、中与西的关系。
中与西的关系即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
我感到很幸运,当今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越来越多,氛围越来越浓。最重要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与西对比的提出,不是说中国的好,西方的不好,恰恰是在传承创新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要扩大知识面,看看西方,看看其他民族的文化有哪些优秀的、值得我们借鉴的部分,通过吸收好的方面来交叉、交融、碰撞产生新的创新。
中和西的关系,实际上是要承认文化的多样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个文化多样性的声明,这个声明里面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如同生活的多样性一样。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创新、革新、创造的源泉。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没有生活的多样性,就没有大自然。没有文化的多样性,当然也就没文化了。从我们国内来看,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这同时也是文化的多样性。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怎样学习借鉴其他文化优秀的东西,是我们创新的一个重要的资源。
3、雅与俗的关系。
雅与俗的关系,即雅文化与俗文化。审视传统技艺制作的产品,既有大量的大众品,也有很稀罕的珍品。任何时代雅俗都是并存的,我们既需要雅致的产品,也需要大众化的产品。
从总体上来说,雅俗要共存,而雅文化终归要引领俗文化。大众性的文化是需要的,但不能肤浅化、低俗化、娱乐化,要强调文化上的导向。
4、道与术的关系。
道就是理想、信念、天下大事、规律,是情操。术就是具体的技艺、技能。从职业技术角度培养传统文化的人才,道与术的关系应该要处理好。在职业教育里面,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5、课堂教学和学徒制的关系。
在教学方法上,如何把握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和传统学徒制的关系需要探讨研究,也就是说,现代的课堂教学和现代的教学方法、手段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怎么样恰当的结合起来。比如工艺美术相关专业、民间工艺方面的专业,又如很多传统的技艺,如何与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教学结合好,处理好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涉及民族文化的专业一定要加强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所谓价值观就是衡量是非、成败、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标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价值观都有所区别。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价值观需要很好的研究、学习,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需要加深理解。培养文化艺术人才,价值观教育必不可少。要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来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学习历史、地理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判断是非的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而价值观如果把握不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会脱离正确的轨道。
四、建议职教学会成立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我建议,成立一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分支机构,即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专门就这个领域进行研究和交流,从职业教育学会组织本身,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今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还要多开一些专业性的会议,有针对性的研究专业性的问题。这样的会议讨论问题比较集中,能够找到更多的共性问题,发现的问题容易取得共同的看法。
至于这次会议上大家提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回去之后将整理一下,并向主管部门领导汇报。有些专业眼前不一定有很好的市场的前景,但从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讲,这个专业还是要办的。国家理应在这方面有所投入。而另一类问题,比如产品缺少市场潜力与利润,如何进行人才培养,传统文化如何保护,再如各个民族的特色产品是否需要开办专业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做一些研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