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79年,是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举办的学校。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8所高职示范院校之一,2009年通过国家验收。办学多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师资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国家职业安全培训基地、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教育部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等资质。
学校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走校企融合办学之路,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满足企业、社会、国家及学生发展要求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汽车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服务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需要。
学校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职业培训等方面成效显著。
一、办学理念先进,体制机制创新
学校始终坚持“不能超值地满足企业用户人才培养的需要,就没有我们存在的必要”的“两要”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用户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依托一汽,服务行业,全面培养适合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校坚持“博学笃志、建功立业”的校训和“永求领先”的核心价值观、以“改善人生”的经营理念和“革新挖潜”的创造意识,激励教师和学生,基本形成了“服务、融合、精益、创新”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2009年学校由一汽集团移交给长春市政府管理,在理顺政府、学校、企业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学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探索“政府主导、校企共建、学校自励”的办学体制,探索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
二、服务汽车产业价值链,优化专业结构
学校的专业建设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需要,不断调整与国家、地方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适应程度,积极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了沿汽车产业链设置专业的专业建设特色,设置汽车行业企业高技能职业人才急需的专业。学校现有18个专业,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效,有5个国家级示范、5个省级示范、3个全国唯一专业,主持开发了3个国家级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三、依托汽车行业,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校企融合”办学的长效机制。学校与一汽轿车、中国平安集团、米其林、一汽—大众等89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自2006年以来,学校订单毕业生6562人,占比66%,其中2010级订单毕业生1784人,占比84.5%。
学校拥有丰田T-TEP(Toyota Technical Education Program即“丰田技术培训计划”)、一汽-大众TQP(Technician
Qualification Program ,即“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中德SGAVE(Sino-German AutomotiveVocational Education ,即“中德职业汽车教育项目”)等18个订单项目,完成校企共建课程29门,订单合作企业累计投入教学设备资金1695万元。
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制定考核标准,开发教学资源,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优秀课程16门。公开出版教材80部,校企联合开发教材24部,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59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成效显著。
(二)借助国际高端合作项目,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1年我校成为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保时捷、宝马、奔驰、奥迪及大众)携手我国高职院校联合启动的“中德汽车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合作项目”第一批试点院校之一。以此项目为基础2012年学校申报了2012年吉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该项目的成功启动,实现了中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标准对接,并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四、建设系列化的开放性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保障
(一)引领高端的校内实训基地
1.自建工厂化特征实训基地
学校校内实训基地
2.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重视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企业为了实现毕业生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和培训企业员工的要求,也注重对学校实训基地的投入。根据一汽大众C6生产自动线要求,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了“PLC与电机控制技术实训”和“智能检测实训室”。学校与一汽集团公司共同开发以模拟捷达轿车车门生产线的自动化实训室,由一汽集团公司出资200万,一汽大众赠送2台kuka机器人,由专兼职教师共同设计、安装、调试完成。根据米其林订单班的要求,米其林公司为学校投入200万元,合作开发了“米其林自动线实训室”。学校与一汽集团营销管理部共同建设了全功能、三位一体(营销、管理和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基地,由一汽集团投资500万人民币,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共用。
(二)服务产业的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依托一汽集团行业优势,本着“服务、融合、精益、创新”的理念,在一汽技术中心、一汽轿车,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设了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从汽车设计、制造、整车装调、汽车后市场服务一条龙的汽车产业校外实训基地群,为企业高技术用工与学生就业实习之间的衔接形成了无缝对接。
一汽大众的发动机、变速器、总装、焊装、冲压、油漆六个训练基地全方位对我校学生开放,近三年来接受培训的学生人数就达4000多人次,选择在一汽大众就业人数达1600人,直接进入高技能岗位的实习学生500多人,这些学生在迅速成长,很多已经成为生产骨干。近年来,学校学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75%的毕业生走上了班组长、工段长、测量、机电维修等复杂技术工种的高技能岗位,涌现出了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金涛为代表的大批优秀毕业生。
五、满足需求、服务社会
(一)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服务企业急需
学校依托企业优势,面向汽车、机电及管理等领域开展培训,年培训量达到8万人日,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国家二级安全培训”等国家级资质。学校与一汽轿车公司、解放公司青岛汽车厂、变速箱公司,一汽铸造公司等等十几个单位建立了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合作关系。 2011年底,学校与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合作建立“一汽培训合作委员会”,企业的培训中心建在了学校,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培训机制的创新做法。
(二)继续教育辐射社会,服务职业能力提升需求
多年来,学校面向一汽开展继续教育服务,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开设3个全国首创的本专科专业,并与企业开展班组长和17个复杂技术工种的人才培养工程,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万多人次,目前继续教育在校生4000多人。根据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与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培养了400多名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