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校奖

南通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出自: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04-25


南通工贸技师学院创建于1979年,系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高级技工学校、全国职工职业(工种)技能实训基地、江苏省首批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江苏省高级技师统一鉴定定点机构、南通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南通市机械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学院于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单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

一、对接南通区域优势,走上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道路

近年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坚持“以德立校、以爱育人、以技兴校”,对接南通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及时转变发展思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紧贴产业结构优化的实际需求,围绕南通市重点发展的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七大新兴产业,抓紧创建符合先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专业,形成专业特色优势,并把特色优势尽快转化为人才优势、竞争优势和学院的发展优势,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以精品强实力、以精品创效应、以精品赢市场,走上了以打造品牌学生、培育名师队伍、优化专业结构、放大社会责任、深化校企合作等为主导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道路,为南通全面启动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持续保持长三角地区的区位经济优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20139月,《中国培训》杂志刊载了学院开拓进取,取得优异成果的经验材料《“五次转型”撬动南通工贸学院升级杠杆》。

20101110,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来院视察。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读书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示范院校、江苏省技工院校招生工作先进院校、江苏省技工院校招生工作成绩突出院校、江苏省技工院校社会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南通市文明单位、南通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南通市长安学校创建先进校等荣誉称号。

二、以服务就业为宗旨,创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培养新模式

学院树立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形成了“专业建设紧贴市场、技能训练学做合一、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加快培养各类“能用、实用、好用”的紧缺型技能人才,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应用等20多个专业。注重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的打造,现有江苏省技工院校示范专业1个、重点专业10个、精品课程6门,南通市技工院校示范专业7个、重点专业10个、精品课程8门。注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教师在岗研修与参加企业实践双向合一、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与工作经验积累融通合一、教师资格与职业资格并重合一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现已培育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省级技术能手8人,全国园丁奖、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各1人,省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省市级突出贡献技师、技术创新能手8人,多名教师获得各项荣誉称号。

学院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注重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紧密结合,注重传统技能训练和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校内实训与企业生产实习的紧密结合,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形式,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确保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无缝对接”。先后与101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和有效的合作办学机制,各专业都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同时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冠名办班、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制定培养计划,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屡获佳绩,先后获国家、省、市级各类奖项160余项。其中,在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1人获数控车床中职组一等奖;在2012年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1人获江苏选拔赛车工高级组第一名,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车工高级组二等奖;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选拔赛中,2人分获数控铣、数控车第二、第三名;在第一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南通赛区选拔赛9个项目的比赛中,学院学生获6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在2013年南通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学院学生27人获奖,其中8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14人获三等奖。学院在江苏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先后获得优秀教学奖、突出贡献奖、优秀教学组织奖、高技能人才摇篮奖等多项荣誉。

为拓宽学生学历提升途径,学院深入推进校校合作,为学生搭建“高起专”成人高考平台,近两年被高职院校录取人数均达千人左右。2013年学院又与扬州大学5个学院签订协议,搭建“高起本”成人高考平台,培养“技师+本科”技能人才,当年401名学生被扬州大学录取,圆了进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的梦想。学院每年举行学生顶岗实习招聘会,为“预就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帮助实习阶段的学生实现“未毕业、先就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办学以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实用型技能人才,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

三、弘扬职业教育思想,形成励志教育为导向的育人新体系

学院继承和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将“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目标励志、载体励志、文化励志、竞赛励志、创新励志、兴趣励志、榜样励志、接力励志”的多元育人工作新体系,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建立了“三维”励志教育组织机构、“5 + N”励志教育队伍、“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励志教育管理制度,为学生营造励志成才的良好环境。学院构建了爱心交换站、慈善工作站、法制学校、家长学校、学生党校、青春导航工作室、心理健康咨询室、道德讲堂、新生军训教育基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慈善超市等“两站、三校、三室、三基地、一超市”为主的德育载体,通过开展院史教育、院歌传唱、创意社团、特色大课间、读书漂流、七彩服务等寓教于乐的励志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院尤其注重学生精神文化的培育,如开展红星闪耀(学习雷锋)、橙色关爱(传扬美德)、黄色协警(协管交通)、蓝色精灵(洁净网络)、绿色联盟(低碳环保)、青色之帮(校园清理)、白色飞鸽(文明监督)等志愿“七彩”服务,让学生亲历感受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在高雅文化陶冶中逐渐形成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文体、工艺、秀技、科技等高品位的兴趣励志活动,有力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近年来,学院有90余名学生获得省三创优秀学生、省三创优秀学生干部、市三创优秀学生、市优秀共青团干部、市优秀共青团员、市优秀志愿者等各项荣誉。

201312月,南通市职教协会德工委在学院召开院“励志教育”现场会,南通各县市职业院校的80多名代表来院观摩。在现场会上,学院《宽视角运作 全方位励志 促进师生成长学院发展》的专题经验介绍、主题班会课、文艺汇演、校园环境及学生精神面貌等,均得到了省、市德工委领导及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学院励志教育经验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江苏人力资源保障报》上刊载。

四、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参与温暖工程等公益性活动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学院积极参与温暖工程等社会公益活动,注重开展新成长劳动力、未就业大学生、企业在职职工等的技能培训,培训工种涉及机械加工、电工电子、数控技术、汽车维修、信息技术、家政服务等。为助推南通产业转型升级,学院不断加强社会培训基地建设,扩充考评员队伍,优化社会培训课程与质量,拓展社会培训工种,主动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培训和转型升级企业的人才培训,“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一是主动承担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免费培训。在落实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惠民政策基础上,主动推出惠及各类困难群体的“四大培训工程”:即再就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复转退伍军人阳光培训工程。在培训中针对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开展岗前指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帮助他们早日实现就业再就业。仅20122013年学院免费培训失业人员10258人次。二是主动参加市政府“万人技能提升培训”惠民工程。近两年完成各类社会培训15071人次、职业技能鉴定10276人次,培训合格率、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分别达98%95%以上。学院紧密结合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在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方面积极作为,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扎实有效,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全省技工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全国总工会批准为全国职工职业(工种)技能实训基地。《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了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温暖工程公益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