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起,韩二刚同志开始担任石家庄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长。该同志认真研究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改革规律,并大胆创新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使学校发展在各方面都有了新突破。2005、2009年度同志获石家庄市教育局嘉奖;2006年被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09年被河北省职教学会表彰为“河北省优秀职教校长”;学校也先后获得省、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2011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
一、在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韩二刚校长在传承“修德敬业、博智重技、晓理慎行”校训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办学宗旨和“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办学理念,倡导创设“诚信、守法、和谐、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德高、技高、爱岗、爱生”的教风以及“自信、自强、多技、多能”的学风。
1.积极探索与实践多元化办学模式。一是校企合作,谋求企校互惠双赢。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吸收企业和行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让教师以“访问工程师”的角色走进企业;拓展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主动引企入校;同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培养。二是城乡合作,发挥中心校引领作用,同石市周边的赞皇、行唐、高邑、深泽四所县级职教中心建立了“1+
2.践行“STGL工学一体”教学模式。“STGL工学一体”即“情景教学与小组学习”一体化的构建,主要体现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行业为主导,以实际工作过程为背景,以贴切的工作任务、项目为课程体系、以培养思考型、实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典型实际工作过程完成综合学习任务的新型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发展”的学习目的。一是“引企入校”,建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行业、高校、职能部门等专家作为学校专业建设的幕僚,依据科技发展和岗位群对人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二是“借案入课”,以行业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案例、任务、项目作为教学课程建设的支撑点,打破学科体系所带来的知识结构影响。
3.完善了“行为训练”教育模式。即坚持一个理念——先学做人后学艺;培养两种能力——适应能力与发展能力;实施三项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四种训练——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吃苦耐劳训练、合作共处训练和创造能力训练。这一模式的实践和运行,是建校以来教育管理经验的新提升,藉此增强教育管理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在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2006—2013年学校的招生规模成为建校以来最好的时期,连年突破招生计划,在校生规模超过了4000人,开展各级各类社会短期培训近24000人次。根据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的要求,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质量、就业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绩显著,斥资55万元,高标准建成占地640平米的“石家庄市中职生命教育基地”,为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21个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参加市、省和国家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得多项荣誉。在就业质量上,学生实习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对口率和稳定率都在80%以上。校企合作方面充分发挥了数控、电子、数字多媒体、双语幼教四个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请专家进校指导专业建设;全体专业教师利用节假日到相关企业,深入生产一线上岗实践,参与校企技术合作项目研发工作;学校先后确立了160家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优先输送优秀毕业生。
三、在基础能力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学校生态校园建设进展顺利。投资2200万元的综合实训大楼已经建成,高层教学培训楼建设行将竣工,学校建筑面积已增至7.
四、在骨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根据专业发展需求,韩二刚校长力主将原有三个专业部调整为四个专业部,设置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计算机、学前教育四大专业群,并根据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需要,重点加强加强数控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数字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学前教育等骨干专业建设,确定《数控车编程与技能训练》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精品课程,《电子技术与技能》为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精品课程,《美术设计基础》为数字多媒体专业精品课程,《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精品课程,《语言表演》为学前教育专业精品课程,重点加以建设。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5个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75门专业课程标准、18门26 册校本教材编写的工作已经完成;3门精品课程申报建设市级精品课程;确立了10个校本科研课题;学、练、做、讲、评系统化课堂教学形式全面实践。
五、在教师专业化和名师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在韩二刚校长精心培养下,学校拥有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教师团队,搞教研、进企业,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在市、省、国家级的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启动了名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帮带活动,每个专业部明确了1—2名骨干专业学科带头人。此间有1人获“全国模范教师”、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16人获省级“教学能手”、4人获省级学科“教学名师”、5人获省级“骨干教师”、4人获“燕赵金牌技师”、11人获“河北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有10位教师在全国说课、优秀课评比中获一等奖。教师主编、参编国家级教材4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