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丙亮,男,汉族,196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阜平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兼阜平职教中心校长、党支部副书记。作为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和学校带头人,他充分发挥“温暖工程”实施基地的优势,秉承“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洒一片”的指导思想,以创建品质学校为己任,勤勉敬业、锐意进取、严格管理、砥砺奋发,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将阜平职教中心打造成全国职业教育的典范。
一、艰苦创业,锐意创新,勇做职教事业带头人。
阜平经济落后,县贫民穷,特别是阜平职教中心建校初,各项建设举步维艰。时任副校长的他不气馁、不埋怨,带领大家艰苦创业。1994年冬天,他先后八次率领教师进京,获得社会各界捐赠物品5000多件,为学校节约建设资金20余万元。1996年,他以满腔热情带领全校师生发扬“移山填壑、愚公移山”的精神,叩石垦壤,历时一年零二个月,削平一座山头,填平一个山沟,建成一个操场,为学校节约资金15多万元。
学校建起来了,但阜平许多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孩子上学问题成了这些家庭的巨大负担。作为校长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多方联系,深入调研,于2000年创造性地提出“零费用入学”制,实现上学“家庭无负担,企业来买单”。他用“工学结合”的形式,解除了许多家庭的后顾之忧。
作为一名职教带头人,“发展职教,志在富民”是他始终坚守的工作信条。多年来,他坚持开展“送教下乡”、“科技富农”工程,将课堂搬到农民的田间地头,为百姓送技术,送服务,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2009年,他立足县域经济发展,高屋建瓴地提出“兴一个专业,办一个企业,助一个产业”的职教办学理念,立足走“校企一体,产教结合”的专业特色发展道路,帮扶县内20余家养殖、种植户扩大了规模,增加了效益。
二、立足当地,倾力服务“三农”,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多年来,李丙亮校长坚持立足当地办学,倾力服务“三农”,
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把数以万计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实用人才,激发了强劲的办学活力。一是围绕产业发展办学。根据产业要求和市场变化,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开设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农艺、果蔬花卉、畜牧、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专业。针对旅游业蓬勃兴起,做大做强旅游与酒店服务专业。针对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积极扩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针对农网改造、新民居建设和矿山开采等行业日益壮大,创设农村电气技术专业。二是围绕农民致富办学。实施“四富”工程,转移农村劳动力,帮助农民致富。发挥“中华职教社会温暖工程实施基地”、“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河北省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等优势,与县内各相关部门联合,累计输出技术型劳动力上万人,人均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上,真正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培训农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在职教中心建立“阜平县党员干部培训中心”,每年围绕不同主题对全县党员干部进行专题培训。成立阜平大枣研究所,培训技术农民,推广科技成果,实施扶贫项目,组织农民致富。在全县建立养殖、种植、旅游等生产基地23个,扶持个体户2800余人。三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办学。2011年,学校利用校区的房舍、空地,打井种地,养殖家禽,铺设道路,建设沼气池,模拟农村生产生活,打造生态农庄,循环筛选农户入住培训,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新农村建设样板。让新方法、新理念、新生活在农民中潜移默化、广泛推广,建设文明富裕、绿色生态的新农村。
面向当地经济,直接服务“三农”使阜平职教中心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得到长足发展,为从根本上改变阜平面貌,促进阜平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办学模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增强学校吸引力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李校长立足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先后和天津光电集团、青岛海尔集团、河北德胜农林科技公司、保定英利集团、长城汽车、北京114、人民大会堂等近60家企业签署长期合作协议,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国联励志班”实行订单式培养,企业提供100万元用于助学奖学,提高了办学吸引力,与县内东城铺、福子峪、黑崖沟等12个行政村以及县供电公司、宏祥建筑公司等数十家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两年以来,合作建成了12个校处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达到了45个,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学校课程建设50人次,企业提供兼职教师67人,学校培训企业员工3000余人日,为企业社会提供各类服务9000多人次。2013年,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支持下,上汽集团、一汽集团,长安汽车、比亚迪汽车四家知名汽车企业投资学校,建成了阜平梦翔汽车培训基地,为全国校企合作领域首创。国务院副秘书长兼国管局局长焦焕成,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以及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分领导,亲自出席基地启动、开学仪式。基地在服务阜平的同时,覆盖到保定市九个贫困县和山西繁峙、五台等县,成为学校校企合作的重彩。由赵勇副书记决策立项的阜平县万亩现代农林科技示范园,也由学校主导建设,学校借园区发展,园区靠学校增效,将为阜平扶贫开发提供高标准科技示范和培训服务。
四、加强实践,突出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学管理中,他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治教原则,特别注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一是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争取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二是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要平时训练与强化训练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通过制度约束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形成了人人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个个重视技能训练的良好氛围。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全部学生参加的专业技能大比武。通过比赛促进训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方向,增强了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竞赛中选出的优秀选手还要进一步训练提高,让他们参加省市的比赛。这些高技能水平的学生又能带动其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各级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秀成绩。2013年河北省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12项,获省级团体一等奖2个、省团体二等奖3个、团体三等奖2个,个人一等奖3个、个人二等奖24个。
五、锐意进取,不断超越,成就业务精英。
他从事教育工作27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参工以来,他连续获市委、市政府,县委、政府表彰奖励40余项。学校2002、2005两年被中华职教社评为“全国温暖工程实施先进集体”,2005年被国家七部委联合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05、2009两年被评为“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校长”。2006年、2009年被评为“保定市师德楷模”。2009年,在全省巡回演讲,同时被中共保定市委评为“优秀团务工作者”,曾受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0年被授予“第二批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校长”;2011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李校长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任,树立了很高的威望。学校呈现出校风正、学风浓、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实现了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的新跨越,从粗放管理到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迈进。
六、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创造辉煌业绩。
“一名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他根据学校实际,潜心琢磨、认真研究,确定了阜平职教中心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在他的带领下,阜平县职教中心已从1994年建校初的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一所拥有两个校区,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14万平米,在校生近5000人的设备领先进、功能完备的综合性职业学校。
他坚持“发展职教,志在富民”的立校之本,以建设“山区职教典范”为己任,带领全校师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兴县富民的“阜平职教之路”,形成“太行山模式”,被河北省教育厅誉为“山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作为“阜平经验”被教育部准在全国推广。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阜平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保定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保定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2005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温暖工程先进集体”,2004年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6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半工半读试点学校”,2008年被评为“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2009年被评“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被评为“河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保定市文明单位”。2011年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2013年8月,学校通过国家示范校省级验收,2014年2月,教育部以河北省排名第三的名次予以验收公示。
李校长始终把黄炎培先生倡导的“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自己奋斗的座右铭,使教育者能为己治生,为群服务。历经三十年风雨沧桑,李校长痴心职业教育的心性依然不改。他坚守在教育这片高地上,守望自己的理想,演奏着一曲曲平凡而卓越的人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