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西工商学院的创建人、举办者、校长。从1986年创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学校至今,历经28年的艰苦创业,精心育人,学校实现了三次跨越式发展:一是2000年,建起了自有校园校舍,结束了长期租赁办学的历史;二是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山西工商职业学院(专科),纳入了国家计划内统招,成为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三是2011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考察和评议,批准我院升格为本科院校,成为山西省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
学院现占地550亩,在校学生12317人,教职工943人,下设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和4个教学部,开设工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国际金融等21个本科专业和34个专科专业。学院现有固定资产5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100万册,建有13个实践教学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5个。
自1986年起,我任职校长至今,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当中。
一、政治坚定,对党忠诚。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我衷心拥护和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创办的学校是山西省第一家申请成立党组织的民办高校,本人主动把学校置于党委的领导之下,大力支持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在28年的办学生涯中,我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办学行为符合《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我从办学之初,就在招生、招聘教师和内部管理等方面主动接受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建校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学生和家长的投诉事件。办学27年来,学校没有发生过属于单位责任的安全事故,没有发生过师生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从未发生过重大教育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和信誉。
三、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我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安排每年对入学新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军训,每班有专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集中管理,各班每月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开展扶贫助残,感恩、诚信等思想品德教育,利用每年的劳动节、青年节、建党纪念日、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强化教学,产教融合。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脉,我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倡导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从省城各高等院校聘请了一批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师,组建起113人的“百人教授团”,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引进160多名研究生、30多名骨干教师,学校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23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99人,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在改革的大浪潮下,我认为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因此学院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学校现建有4个校级特色专业、6门校级优秀课程、5类开放性实验室。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出“能力本位、工学结合、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对专科进行了“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了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专业都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与500余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意向书,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形成了符合教育规律和具有本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深化改革,突出特色。我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胆创新,寓教于行,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学校已经连续举办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九届《月满工商》大型诗歌朗诵演唱会,去年,由我本人主持开创了“校园星光大道”项目,成为学院的经典保留项目和校园文化品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实行通才教育不仅是我校的第一大特色,而且也是我对多年教育经验的总结。通才教育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素质培育+实践体验式教育”的教育模式,配备有优秀军事教官,对学生实行全程“准军事化管理”,进行导师制人生护航和素质拓展训练,为社会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学科特长突出、综合素质全面、人格培育健全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0多年来,我校通才班毕业生以“敬业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上岗适应快”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六、重视就业,拓宽渠道。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坚持学生毕业后全部负责推荐就业,并且对学生就业负责到底,大力推进就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1997年学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2011年学校出资100万元建立了学生创业基金;2013年我们建立了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这些举措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诸多便利和多元的选择。毕业生近三年来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3.7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连续两年被省教育厅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七、服务社会,树立标杆。我严格遵守教育的公益性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办学原则,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2001年9月,共青团中央发起助学行动,学校在全省高校中第一家响应号召,每年免费招收40名贫困生来院学习。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校又免费招收了部分来自灾区的学生。历年来对贫困生减免学费约近200多万元,受惠学生约1000人次,受到家长的普遍赞扬和社会的好评。
我自办学以来,不仅没花国家一分钱,而且为国家节省了数亿元人才培养成本,为我省积累了5亿多元的教育资产,解决了900多名教职工的就业问题,为我省培养了上万名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山西工商学院的办学成绩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国家教育部和省政府、省教育厅的表彰,先后被授予“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山西省优秀民办高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省直民办非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1年、2012年,我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我校被授予 “省城平安单位”。2013年,我校被评为“全省先进社会组织”、“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我本人也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的表彰。先后荣获民办高教委颁发的“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被国家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被山西省教育厅、人事厅表彰为“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民办高校校长”,先进事迹多次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山西日报》、《太原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电视台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