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校长奖

刘耀辉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出自: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04-30




刘耀辉院长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系博士,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吉林大学成人教育处处长、远程教育学院院长,2007年至今,任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2009年至今任吉林省职业教育学会会长、吉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工作中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先进理念的传播,视野宽阔,富有创新精神,主持过30余项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获得过多项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的教学成果曾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   

刘耀辉院长在吉林交通职院工作的六年,是学院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六年。期间,学院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跨越式发展,学院2007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09年,被省教育厅授予“吉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获省教育厅“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誉称号;2010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验收;2013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一、创新并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引导省内高职院校发展

2009年刘耀辉院长组织成立由72家企事业单位和院校组成的吉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按“校企管”结合的模式设计,通过学校、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有机结合,搭建了校企合作的平台,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制度资源弥补学校的不足,实践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育全过程的各阶段准确贯彻企业的人才理念,培养造就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在职教集团的框架下,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建立了具有特色的“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学院与吉林省金钢汽车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刚分院,把专业办到了企业。学院的实训基地采用前校后厂的运行方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技能达到了成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学院与吉林小松、吉林永大等多家企业分别签订了“冠名订单”的合作协议,成立了冠名班,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二、把握准确的办学定位,提升学院综合实力

刘耀辉院长上任以来,带领学校按照“立足交通,面向社会,服务吉林”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形成了以交通类专业为主体,信息、经济、管理、外语等专业围绕交通办学的特色;学院始终坚持把教学工作置于学院工作的中心地位,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办学的永恒主题,培养面向经济社会和交通现代化建设、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实干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基础设施特别是实践条件的建设与完善,学院现占地面积1050余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学院在校学生7000余人。近年来年学院年均投入1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专业实践条件建设,仪器设备总值达8000余万元。投入600余万元推进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学院选择了省内交通系统技术先进、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建立了一批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校外实训基地已达224个。

随着综合实力的提升,学院招生就业一直保持良好的态势,在省内处于突出的领先地位。自主招生录取率在31以上,主干专业录取分数线接近吉林省二本分数线。学院毕业生“上手快、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在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前茅,道桥类、汽车类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实现了“报考率高,录取线高,报到率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的良性循环,打造了人才培养的品牌优势。

学院专业设置主动适应交通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有2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示范专业和4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近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汽车整形技术》等14个新专业。学院绝大多数专业都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制度,并与社会已开展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是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表彰的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

学院对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整合和改革,积极推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以精品课程及优秀课程为龙头推动整体课程建设不断迈上台阶,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优秀课程30门。 学院共获得13项吉林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

三、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适应骨干高职示范院校的要求

在刘耀辉院长主持下,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2008年起,学院开始实施人才培养“3111”工程,即用三年时间,再培养及引进100名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培养及引进10名以上专业带头人,聘请100名工程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并使学院专业课“双师”教师比例逐年提高。学院已在主干专业建设了一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两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院教师主编、参编和主审出版专著和各类高职高专统编教材130部,其中主编教材52部。教材编审数量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目前从校外企业及社会聘请的教师共有265人。在学生与社会生产实践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体现了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2008年开始,学院设立了改革发展创新基金,每年拿出50万元左右用于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研科研成果逐年增加,通过创新基金已支持项目150多项。学院教师三年来承担省厅级以上项目55项。相当一部分科研项目是与工程实践联系非常密切的应用型研究,在行业和企业直接应用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提高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

刘耀辉院长始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并举的方针,把职业培训作为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的平台。几年来承担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继续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23000人次。学院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服务;承担了省内多项重点工程的设计监理任务,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在省内乃至国内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外先进职教理念、优质职教资源,学习国外的职业教育经验和专业技术,聘请了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为客座教授。

五、积极争取各级支持,政策支持与投入环境良好

在学院发展过程中,刘耀辉院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级各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国家政协副主席、原副省长陈晓光等领导先后多次到校视察,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学校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吉林省教育厅将学院列为吉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吉林省交通厅在校园建设、学生就业、实习、教师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均给予了学校大力的政策与财务支持;长春市人民政府在长东北核心区拨出750亩土地用于学院新校区建设。

天道酬勤。今天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之一,作为学院的领头人,刘耀辉仍然没有满足,他继续思考学院的发展与未来,在职业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征途上,这位钟情职教、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坚守责任的校长,必将勇立改革潮头,与他的团队一起,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学校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