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校长奖

淬火试玉   始见其真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院长孙绍年 




孙绍年,男,黑龙江省富锦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高级经济师。现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职教育分会专家组组长,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副会长,省高等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省食用菌协会会长,省中青年专家。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校长,孙绍年同志秉承黄炎培先生“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思想精髓,将先生“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职业教育理念和思想,融合到学院的办学宗旨、教育方针和育人方法之中,他主张注重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联动,注重校企深度合作,注重职业熏陶和职业道德培养,注重职业教育的服务性和实效性,带领农经学院瞄准黑龙江省农业强省和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抓机制建设、抓精细化管理、抓服务能力提升,与农业产业链条各相关方密切合作,找准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在坚守中突破,在创新中发展,为学院的生存与发展赢得了空间,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的双重提升,获得了持续发展的驱动引擎。

一、明确方向,坚定方针,独树特色,成绩卓著

孙绍年同志认真履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用超前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勤奋的工作精神,带领学院领导班子明确了“以人为本 、特色兴校、德育为先、技能立业”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农业职业教育为主,兼顾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思路,形成了“立足乡村办学,倾心农业职业教育,零距离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带领农经人负重进取, 坚持“不更名不去农、不搬迁不进城”的发展思路,坚持办强涉农专业矢志不移,坚持“服务‘三农’”痴心不改,以一份大智、大爱、执着与担当,开启了农经学院建校五十八年来最辉煌的发展的历程。昔日的乡村农校,如今已被教育专家誉为“最适合学生读书的地方”,这里不仅草坪如茵、松柏成行、湖水荡漾、鸟语花香,更成为了一所依3A级旅游风景区标准建设的山水园林大学。

孙绍年同志注重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和研究,注重改革创新。在他的带领下,农经学院着眼于黑龙江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以高教强省工程、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省部共建现代农业职教教育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为引领,积极推进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积极推进产学合作、校企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学院教师“下基地、下企业、下社会”机制和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学校在农村、课堂在田间、教研在基地、成果进农家”的办学特色,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硕博双师团队活跃在黑龙江省农业职业教育战线上,学院现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育团队2个,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名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新秀、教学能手10人,20多名教师任黑龙江省种植类、制药类、财经类、计算机类、制造类和畜牧兽医类专业教指委委员;与此同时,农经学子也人才辈出,近年来在全国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赛事和活动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近500项,引领黑龙江高职战线。

在孙绍年同志的带领下,学院实现了规模发展和内涵建设同步推进,从一个辉煌走向又一个辉煌。较之2002年,学院固定资产增长了5.2倍;建筑面积增长了2.1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长了4.6倍;32000平方米的教学主楼,217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332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12630平方米的食品加工实训楼,7623平方米的附中教学楼拔地而起,在校生规模已近万人,社会影响力不断攀升。2007年学院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完成了“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并于2011年顺利通过验收,2012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黑龙江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建设单位,省部共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核心成员单位。一路走来,农经学院的发展坚定而执着,艰辛伴随荣耀,而以“无私奉献、追求卓越”为核心的农经精神也成为了学院发展的精神内核,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师生的信赖和农民的信任。

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突出特色

孙绍年同志具有超强的创造性思维和卓越的组织、领导、协调能力。自学院晋升高职以来,不断更新发展思路,学院发展的脉搏始终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需求发展同步,始终与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同步,不但形成了自身特色,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他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研融合。学院牵头成立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与农业行业、涉农企业、农职院校、科研院校等单位密切合作,探索出了“农场+农企+农职+农协+农户”五联动合作模式,实施基于人才培养全程管理的“七合作”工学结合方式,建立了“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过程共管、成果共用、多方共赢”的产学合作机制,涉农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孙绍年同志重视专业建设特色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在他的带领下,学院依据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持续开发、建设、优化专业,以建设好、发展好种养加管涉农专业为重点,打造种植类、养殖类、农产品加工类、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与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紧密对接的招生专业47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7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精品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课3门、参与教育部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4项、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17门,院级精品课建设18门。学院的课程建设水平居于省内高职高专院校前列,在全国农业高职院校中居于引领地位。

学院就业工作以强化专业服务产业,铺好就业通道为基础,以“订单培养”和联合培养为带动,连续八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一直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就业质量逐年提升。

面对喜人的发展形势,孙绍年始终坚信:唯有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唯有坚持不更名、不去农,才能做优做特、做强做大;唯有坚持育人为本、技能立业,才能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永葆“出口畅”;唯有坚持求真务实、强化执行,才能将党委的科学决策,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有效举措;唯有坚持着眼大局、团结奋进,才能凝聚干事创业的力量,推进学院不断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三、质量至上,服务于民,影响深化,深受爱戴

作为学院的领航人,孙绍年同志带领学院师生始终坚持“立足乡村办学、倾心于农业职业教育、零距离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倾心服务“三农”,围绕“农职教育发展”和“服务农业发展”两大主题建设,发挥学院的服务辐射职能。几年来,累计培训农民3万多人,与牡丹江传媒集团合作录制《农经大讲堂》电视专栏近两百期,与驻牡科研院所联手,搭建农业科技服务新平台,以共建、合作为途径使服务“三农”功能发挥最大化,学院被农业部确立为国家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被科技部确立为对俄外向型星火产业科技培训基地,荣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粮食生产贡献奖”等多项荣誉。同时,他作为牡丹江市人大代表,为区域经济发展奔走呼吁,在他的积极努力下,牡丹江温春大桥得以建成,牡丹江温春流域的综合治理及两岸规范管理也日见规模。

孙绍年同志在工作中不懈探索,深入研究,近年主持完成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1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1项;获教育部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和省农业科技技术奖,主编(审)教材3部,发表论文10篇。他用自身的勤奋、智慧和学识,引领农经人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拥护和尊重。

孙绍年同志把他对学院的爱默默地倾注,把他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忠诚用不懈躬耕进行书写,突破改革、清正廉洁使他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学院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更使他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师生的深深的爱戴,他用自己的勤勉、智慧和赤诚,成为了农经人的表率,也带领着农经学院走出了一条不懈求索的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