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人民政协报:职教系列举措出台 委员多年呼吁落地

出自:人民政协报 发布时间:2014-06-25


  【摘要】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圆满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就职业教育出台了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引导行业企业社会加大投入等系列突破性的改革举措。这些举措系统回应了全国政协委员持续呼吁的热点、难点问题。

 


 

新华社发

 

  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圆满闭幕。这次会议最大的亮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就职业教育出台了系列突破性的改革举措。这些举措系统回应了全国政协委员持续呼吁的热点、难点问题。

  《决定》的颁布让委员们欣慰。

  多年来,全国政协及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关注、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今年6月初,全国政协专门就“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举行了一次专题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主持此次会议时指出,职业教育“既是教育问题,更是重大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

  此前多年,全国政协高层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多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多次带队视察、考察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发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职教社联合举办的“中国职业教育振兴论坛”,至今已经举行了三届,邀请各界人士共商职业教育发展大计。多年来,数百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建言职业教育发展。

  为此,本刊特别回望予以纪念。

  ——编者

 

  完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

  《决定》提出,探索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的制度。完善职业院校符合条件的毕业生进入更高层次学校学习制度,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

  委员建议回望:

  ●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王正荣提交《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议》。建议建立中职与高职相互衔接、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探索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博士培养模式,解决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问题。

  ●2014年,全国政协委员刘敬民在全国政协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协商会上发言时建议,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互联互通,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建立职教和普教互联互通“立交桥”机制,打通普教和职教之间的藩篱,推广专科学校与职教学校联合办学。

  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决定》指出,根据区域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委员建议回望:

  ●2013年,全国政协委员苏华提交提案表示,长期以来,我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职业教育与全日制教育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不能衔接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苏华建议将现有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改造转型为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同时将部分优秀的专科层次的高职学院改造升格为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并应从长远发展需要出发,适时开展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

  ●2014年,全国政协委员饶子和在全国两会上指出,目前我国有本科院校840所,其中300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转型。这些本科院校的培养规格及类型目标,与高职教育最为接近,为此他建议,若将其转型为高职本科,既可以大大节约高职办学成本,又能尽快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健全促进企业参与制度

  《决定》指出,企业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办学主体。研究激励政策,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

  委员建议回望:

  ●2008年,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在第一届职业教育振兴论坛上建议,政府要负担起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对于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可以用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式做,因为受益者主要是工人和企业,可以由就业者和企业提供更多的投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刘晓在第二届职业教育振兴论坛上,建议将行业标准引入专业办学,加快校企合作步伐。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马国湘2009年提交提案建议,协调有关部门修订与企业有关的各类法律法规,推广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以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投资职业教育和培训活动,提供实习岗位。同时促进行业协会的成立和发展,使它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陈经纬在其2014年两会提案中指出,深化改革职业教育与人才需求相融合,包括设立校企合作机制,以企业、机构与学校联合自主招生方式,做“菜单式”培养计划,实施订单化、标准化、实用化培养,将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人才需求之中。

  完善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决定》指出,坚持职业教育公益性,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新增财政教育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

  委员建议回望:

  ●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徐颂陶在第一届职业教育振兴论坛上建议,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家财政要逐步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企业、农村、基层单位都要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完善培训思路。

  ●2013年,全国政协委员钟秉林在全国两会上发言建议,科学合理确定拨款标准。建议按照高于普通教育生均经费投入的原则合理确定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同时,建立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保证职业院校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蔡克勤连续多年提交提案建议,要发挥中央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督促各地加大职教基础能力建设的经费投入,确保对职教办学经费的投入逐年有所增长,逐步达到或高于同级普通高中的水平。

  引导行业企业社会加大投入

  《决定》指出,制定积极政策,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筹措资金资源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开发课程、教材等优质教育资源。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

  委员建议回望:

  ●2010年,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在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发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职教社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职业教育振兴论坛上建议,职业教育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其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分工合作。

  ●2014年,全国政协委员李守镇

  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努力建设技工大国,急需重视职业教育培训,增加政府、企业等多渠道投入,为培养更多的熟练劳动者、各种技术人才和一大批高素质技术带头人创造良好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企业教育培训资源,形成职业教育培训区域性均衡、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

  《决定》指出,认真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原则,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委员建议回望:

  ●2013年,全国政协委员胡卫提交提案,建议国家人保部门与教育部门紧密合作,尽快联合开展分阶段推进就业准入的制度设计。可选择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先行试点,从关键性职业岗位着手推进,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完善的就业准入制度。

  ●2013年,全国政协委员李和平提交提案,建议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法律法规,逐步扩大就业准入覆盖工种范围,设定时间表,最终实现全覆盖;加大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保障就业准入制度有效执行。

  ▲链接

  数说职业教育发展

  1. 36万所

  2013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1016.72万人,在校生2933.83万人。其中,中职1.23万所,在校生1960.19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4.48%;高职1321所,在校生973.64万人,占高等教育的39.45%。

  2053亿元

  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投入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共计2053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4.45倍,年增长28.3%;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58亿元,比2006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54.8%。

  8000万名

  “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输送8000万名毕业生。

  95%以上

  总体来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向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高于90%。每年约有500万名农村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了到城镇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