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地图

清远:深化校企合作打造职教基地

出自: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4-06-26


   南方日报讯 (记者/赫鹏翀)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如今成为了职场上的“香饽饽”,而正是各类职业教育机构,为他们铺就了从“蓝领”到“金领”的成才之路。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存在着诸多偏见,职教生在升学和成长等方面也遭遇到“天花板”,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23日上午,清远市组织收听收看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体会议。随着国务院日前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我国今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路径逐渐清晰。作为粤东西北地区的人力资源输出大市,清远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清远职业教育发展也迎来了新契机。

  清远职教发展迎来机遇

  尽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却被排斥在高等教育的光环之外,容易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忽视。然而,在经历了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之后,职业教育却凭借着极高的就业率令人刮目相看。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要想迈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的行列,必须拥有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发展职业教育也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来。在国务院日前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转型发展成为了令人瞩目的亮点,高校转型、本科职教、校企合作等内容成为了职教发展的新契机,也为清远职教发展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目前,清远正在打造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随着多所高职院校相继落户,通过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可以为职教生打破学业的“天花板”,提供广阔的上升通道。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职教生也同样可以读硕士、读博士。

  与此同时,各类职业教育将为清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厚的“人才红利”。通过企业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使“技能型”学生和“双师型”教师成为清远产业升级发展的人才支撑。

  省职教基地建产业集群

  作为粤东西北地区的人力资源输出大市,清远近年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了从中职到高职,从公办到民办的多层次职教发展格局。借助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落户的机遇,清远职教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目前,清远市共有各类中职学校16所,高职院校4所。近年来,全市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现已形成以“国示”、“国重”和“省示”、“省重”职业院校为骨干,以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补充,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清远地方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清远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清远市中等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力求形成政府统筹、部门主管、行业企业参与、教育实施的职业教育大格局,并以此为契机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2011年6月,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在清远市规划建设,目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华工商学院、清远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已相继落户该基地,两所民办高职院校——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也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未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也将相继落户。省级职教基地未来建成后,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0万人。

  校企合作形成职教合力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近年来,清远职教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与企业互动形成了职教人才培养的合力。

  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多措并举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了教学、育人、实习、就业“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机制。该校通过聘请21名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确立了校企共建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清远工贸职校构建了产教对接、工学交替、校企联动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贯通,进一步拓展了学生专业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

  目前,清远工贸职校相继与清远佳的美、东莞诺基亚、深圳新美亚、深圳兰赫美特等5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毕业实习、就业基地,使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9.2%,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